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2019吴江运河文化旅游节平望主题日活动 ---暨2019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平望峰会

来源:新民网     记者:梁磊     作者:梁磊     编辑:梁磊     2019-11-18 14:08 | |

  长河平天清波望,桨声灯影话水乡。11月15日上午,2019吴江运河文化旅游节平望主题日活动在平望镇莺脰湖生态公园拉开帷幕。与会嘉宾在运河涟漪荡漾间,回味平望那些动人的故事,擘画更加美丽的未来,共同谱写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篇章。

  本次活动由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吴江区平望镇人民政府、新华日报社苏州分社共同主办。整场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运河元素“始终贯穿其中。现场,平望宣传片全新发布;第二届中国(平望)运河青年文创挑战赛颁奖,大赛作品在更深层次挖掘了平望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为平望文化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新版《平望镇志》首发,记述了平望80.4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环境、建置沿革、社会变迁等概貌,记载了平望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平望史话》同步发布,诉说着平望的前世今生;最美平望人“党风、作风、乡风”表彰仪式举行,为平望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第七届中华灯谜文化节启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省级非遗影响力。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运河古城镇,平望积极投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引来文化建设“源头活水”,建设一座古今交融的运河名镇。11月初,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开启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也为示范区内的平望镇送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平望镇党委书记沈春荣表示,处在诸多机遇交汇叠加的平望,将借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尽情抒写传统运河城镇转型的华丽篇章。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平望率先实施“五项融入”,打造“五大高地”的战略,以“思维融入”“产业融入”“文化融入”“治理融入”“效能融入”,打造“区域协同发展高地”“产业梯度转移高地”“运河文化传承高地”“现代镇村治理高地”“党建引领示范高地”。尤其是在“文化融入,打造运河文化传承高地”上,借助国家战略的东风,平望将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前列。

  立足长三角,聚焦大运河,平望正在迎来一场嬗变,一幅宜古宜今的瑰丽画卷正在运河之畔缓缓铺展开来。当前,平望以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为标志,长漾里、大龙荡、运浦湾三大农文旅体示范区建设为核心,串联爱慕、玫瑰园、红双喜等文旅融合示范点,秀出运河名镇新时代的风采。

  活动当天,天辰冷链、永佳项目;运河枢纽站、蓝白领公寓和邻里中心项目;“运河上街”农贸市场项目等一批项目举行了开(竣)工仪式。

  当天下午,2019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平望峰会在吴江区平望镇举行。峰会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共话运河古今,畅谈发展新路,推动长三角运河城镇以运河和长三角为双重纽带,积极构建长三角运河城镇命运共同体,携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前列。

  本次峰会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处、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平望镇人民政府、新华日报社苏州分社共同主办,以“顺应国家战略传承运河文脉”为主题,立足长三角,紧扣大运河,深入挖掘长三角运河城镇的文化精髓和当代价值,探讨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略,实现长三角运河城镇高质量发展。

  峰会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发表真知灼见,带来一场“运河盛宴”;苏州大运河古城镇保护与发展联盟成立。该联盟由省文投指导,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新华日报社苏州分社、吴江区平望镇、高新区浒墅关镇等单位联合发起,旨在推动运河古镇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资源利用、文旅融合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运河城镇发展命运共同体。

  大运河流经长三角地区15座城市近百座古镇。这些古镇与运河同生共长,集运河文化与江南文化、融城镇文明与乡村文明、汇古代遗存与现代发展于一体,是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东风,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率先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前列,已成为这些城镇亟需思考并付诸行动的时代命题。

  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伟表示,近年来,吴江区统筹全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开展系统化水环境整治,实施生态修复整治,着力构建“大运河生态景观长廊”;整合文旅产业要素,加强文物保护,加大非遗挖掘力度,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梳理提升大运河“非凡气质”;鼓励区镇立足自身优势,传承运河文化,探索与运河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运河繁华图”。

  新形势下,借助国家战略的东风,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率先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前列,已成为长三角运河城镇亟需思考并付诸行动的重大命题。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黄建伟认为,在众多长三角运河城镇中,平望有着“传统运河空间尺度保存最好”“城镇与运河空间联系最为密切”的赞誉,且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更是面临着率先探索的重任。

  围绕“顺应国家战略传承运河文脉”这一主题,与会专家们积极展开研讨,提出了很多富有前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见解。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健:

  水运的枢纽中心是发达的城市所在,大运河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兴盛。大运河的优势不仅在于本体的运输状态,还在于沟通的水系最多、支线配套最好的水运主通道,与长江构成十字交叉、四通八达的黄金水道。江南的明清工商业、近代民族工业、当代乡镇企业等,都是靠大运河的水运优势发展起来的。

  千百年前,京杭大运河经平望沟通浙江,上世纪60年代当地百姓开凿的太浦河经平望汇入上海,两条运河“大动脉”在平望十字交汇,奠定了平望交通重镇、枢纽名镇的优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后的发展中,平望应继续发挥中枢交通的优势,注重水运交通与水运网络,恢复江南乡村水运网络生态系统,再现“江村生态”。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发展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杰: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要注重协同建设、协调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必要建立一定的法律规章约束力,即确保不突破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条红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基层积极开展各种探索。

  作为一座拥有辉煌历史的江南古镇,平望一直注重古镇的保护。2012年,平望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院编制完成《平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从空间结构上奠定了基础;2014年,设立平望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并整理出台《平望镇古镇保护暂行办法》。在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上努力做到平衡,为其他运河城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江苏省文投集团副总经理朱国强:

  当前,我国的文旅产业链还在成长,文旅产业还没有像工业那样形成成熟体系。各细分跑道上的优秀企业还不多,所以我们谈资源多,谈产品少。这对运河城镇文旅产业的开发运营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作为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镇,在运河城镇的开发运营上,平望要聚力关键点。首先在策划运营上,要把握小镇文旅这一重点,不只是新建,更在于提升。其次,在内容生产上,要建立“文旅体学商”新业态,如用科技、融合、时尚所触发的生活新业态。再次,在水上旅游的运营上,可以开发运河游船、水上特色产品、深潜赛艇等新的旅游产品,真正活化运河城镇的新形态,实现运河文化的精彩延续。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副院长史建华: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如何把我们沿线古城镇统筹保护发展好,除了在认知上要提升外,在方法上也要改变。以前由于都是一个点、一条街、一个镇的谈保护和发展问题,这样不可避免的具有重复性、雷同性。今天我们讲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应通过各相关局委办、各区镇、专业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参与,系统全面的将“十镇一城”保护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定位,形成整体,合力推进。

  平望有着“传统运河空间尺度保存最好”“城镇与运河空间联系最为密切”的赞誉,且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更是面临着率先探索的重任。在“大运河沿线古城镇保护”中,平望应把古镇建设形态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历史博物馆,而是一个有生命的历史载体,成为城市功能的一个部分,系统地、完整地进行保护。

  苏州市委党校教授余大庆作峰会总结。他认为,今天的峰会交流,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长三角运河城镇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前列前景可期,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上也大有可为。本次峰会为运河城镇的发展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也衷心祝愿长三角运河城镇的明天会更美好。

  [广告]

今日热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